借力“健康湾区”擦亮“健康中山”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塑造健康湾区。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双区驱动”战略下,本届中山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龙六位嘉宾齐聚一堂,以高端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构建健康湾区创新共同体”话题。

机遇:借力“健康湾区”发展健康产业
对于创建国际化创新型健康湾区,与会专家纷纷认为中山是有条件的。王松灵说,国际上80%的口腔临床是诊所完成的,20%的疑难杂症是在口腔医院或高级别医院完成的。咱们国家现在牙科诊所还没达到这个比例,因此将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卞修武表示,病理学是医学之本,按全国医疗体量,全国病理医生缺口近8万。卞修武建议,中山可以瞄准这一机遇,培养一批病理学专业的高水平人才,同时中山可以在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方面发力。
对于药物研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阶段迈进,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学等原始创新项目发展良好。中山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上,以民营企业为主,社会资本活跃度高,可以加大力度进行医药研发,成为一个不断自我造血、真正药物研究领域的高端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也表示,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表明中山的创新创业环境还是很好的。
建议:搭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平台
与会专家不仅表达了中山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也为中山创建国家化创新型健康湾区提出宝贵的建议。周牧之认为:“放眼全球,不难发现,IT行业很具有竞争力,为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周牧之表示,医疗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IT产业的发展,为中山集聚高科技人才,推动整个中山的经济发展。那么如何吸引好的医疗产业、医疗成果顺利落地中山?周牧之坦言,搞科研、搞科技的人只懂技术,还需要一批有全球视野、有操作能力的人才对接市场,才能更好地助推项目落地。
董晨说,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同时,中山培育医药产业还需要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平台,承接一些原始创新的成果项目,实现产业化。他建议,可以总结康方生物在中山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其他生物医药公司提供可参考的标杆,从而使医疗产业从一个康方变成N个康方。
展望:加大创新加快国际合作步伐
1994年,中山获批建设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现已集聚了300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产业,预计今年生物医药总产业产值可突破1000亿元。杨文龙介绍,现在中山正积极推进翠亨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创建生物医药国际合作创新区。王松灵表示,他们将尽最大可能把首医临床资源、专科资源与中山对接起来,为中山建设健康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李佳也表示,他们打算在中山建立100个研究团队,实现研究团队完全本土化。“我不希望只把产品拿过来做成果转化,那样不是授人以渔。”李佳说,希望研发团队每年有5到8个新药进入临床研究。
健康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我市将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解决好人才问题等多种方式,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同时,加大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政策创新和国际合作创新等,加快国际合作步伐。
院士专家畅谈大健康
昨日下午,五个分论坛齐齐开讲。市领导陈文锋、杨文龙、徐小莉分别参加了粤港生物医疗创新合作论坛、医药创新与投资论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健康服务高峰论坛。新视野泌尿外科国际论坛和新时代核医学分子影像发展论坛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主办。在“新视野泌尿外科国际论坛”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孙颖浩院士及泌尿外科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中国泌尿外科国际化发展、中国前列腺扁鹊行活动、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发展、中国泌尿外科科普教育等议题进行研讨。论坛现场还向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小榄人民医院赠送了《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图书。




